2021年11月7日,成都迎来10年最冷“立冬”,“王炸”冷空气携风雨同步“捧场”蓉城,七级大风中,友谊人通宵坚守抗疫一线,守护蓉城温暖。
7日清晨,四川友谊医院第十三批核酸检测应急队伍到达锦江区封控小区蓝光•凯丽香江,对小区居民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前期根据主管部门安排,医院已安排李鸿医生、谢敏护士驻点医疗保障。
磁性“男低音”伍主任
伍玉碧同志是四川友谊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她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坚守一线。在院内,她需要落实调度,现场处置,还需要随时解答排队群众提出的疑问――“阿姨,没有健康码也没有关系,您在这儿先排队,出示收到的核酸检测短信和身份证,就能免费检测核酸”、“特殊时期,请大家保持一米间距,”“春梅,今天晚上出发的核酸检测队伍的物资准备好了吗……”每一天,十多句核心信息伍玉碧主任需要重复上千遍,即使随身携带了金嗓子喉片,但忙碌的工作以及长时间无法喝水的状况,她的嗓子依旧从最开始的清澈亮丽变成了友谊“夏利亚平”(俄罗斯男低音歌神)了。
今天,伍玉碧主任带队驻守蓝光•凯丽香江小区核酸检测现场,已经连续工作7天的她仍坚守一线,她说:“我多干一点点没关系,我的妹妹们就能多一个人多休息一点,况且,我还是入党积极分子,我要时刻用正式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民服务不能只说,还得实实在在的干。”
我和我的充电宝随时都满电待命
程晓巧同志是肿瘤科四病区的一名护理人员,11月2日在锦江区封控小区首创•娇子一号进行核酸检测时,她就是第一批出征队员,通宵达旦、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第一次核酸采集。在医院安排封控小区蓝光•凯丽香江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工作时,她再次主动请缨,说自己有现场工作经验,一定要优先考虑她。11月7日清晨,她早早的便赶到了医院,因为核酸检测需要用自己的手机扫码上传居民信息,她还提前准备好了满电的大容量充电宝,“上次娇子一号核酸检测走的比较匆忙,只有临时租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其实我自己有一个超大容量的充电宝,这次早早的就给它充好电,我和它随时都做好待命准备的。”她狡黠的笑着说道。临河而建的蓝光•凯丽香江小区,立冬时节,寒风裹挟着府河的水汽,凛冽的凉意中,程晓巧丝毫没有感受到寒冷,她说:虽然今天温度较低,但是穿上防护服后,只要一动起来,就感受不到冷了,而且我们效率高一点,群众的等待就会少一点,焦虑感就能缓解多一点。
超长待机,昼夜守候,贴心服务
昼夜守候,贴心服务,从疫情爆发以来,11月2日四川友谊医院第一批核酸检测应急队被派遣到锦江区封控小区首创•娇子一号进行核酸检测和医疗保障,从开始的巡楼进行核酸检测,到现在由丁明建、蒋世杰组成的医护小组驻点保障,向封控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医疗服务,友谊医院的医护团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心态度得到首创娇子一号业主的认可和感动。为了让大家安心,让我们安心,他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守护大家健康付出自己的全部。
11月7日,丁明建医生和蒋世杰护士在接到需要医疗服务通知后,立即赶到指定位置,原来是一名独居的老人张婆婆需要检测血糖。张婆婆患有糖尿病数年,一直服用降糖药,最近小区封闭管理之后,活动量减少,血糖水平开始出现波动,人也焦虑忧愁来了起来,想自己检测血糖,发现家用血糖仪不会使用,于是联系社区希望得到帮助。丁医生和蒋护士长赶到张婆婆家后,仔细了解了婆婆的既往病史,随后为张婆婆测量了血糖血压,并向她交代糖尿病人注意事项,解答了婆婆的疑惑,婆婆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聊天中,丁医生从社区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今天正好是婆婆的生日,于是为婆婆献歌一首,送上了生日祝福歌,歌声中,这位“甜甜”的老太太放下了担忧,欢颜喜笑开。
处理完张婆婆的病情,电梯回驻点的空隙,蒋世杰护士又接到了医疗服务需求通知,寒风中,他们的步伐又转向了小区深处的一幢楼宇。
逆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蓉城再次陷入疫情下,许多人自愿举起手中的萤火,非与皓月争辉,而是希望能点亮前行之人的道路,守护身旁的一方天地。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在疫情的“寒冬”里,医护人员们如萤火,给予人们源源不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