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点,万家灯火已然熄灭,在负压实验室的毛能建,却一刻也不敢停歇。这是他连续工作的第36个小时,看着近千份的待检样本,毛能建转了下脖颈,低下头继续开始检测。
毛能建是四川友谊医院核酸检测小分队的一名PCR检测师,每日的工作就是将新冠病毒的RNA从样本中提取出来,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检测,一方面是可以诊断疾病,另一方面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或者治疗效果,他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完成这样的工作,毛能建需要身着三级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连续作战,和病毒的距离也只有两层乳胶手套。为避免污染,中途不能吃喝,也不能上厕所。通常8个小时下来,就会大汗淋漓,鼻梁和耳朵会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出深深的血痕,火辣辣的疼,毛能建的36个小时,可想而知。
疫情反复,毛能建小组每日检测样本量激增至7000多例,要知道一个30人左右的检测团队,即便是24小时三班倒,一天最多也只能检测2500-3000个样本。面对如此“高强度”、“高精度”的工作,毛能建只有一句话:“核酸检测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很多人的生活,所以站在核检的一线,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让病人能尽早就医,让应检尽检人员更快地拿到结果。”
休息空隙,毛能建接到了家里的视频,一句“爸爸,我想你了”,让毛能建瞬间闪烁着泪花,“我的妻子也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家里两个孩子是老人在照顾,家人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医护工作者必须要义无反顾地冲锋在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坚信这日日夜夜的努力,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